世界造園藝術(shù)體系!
關(guān)于此,國際園景建筑家聯(lián)合會1954年在維也納召開的第四次大會上,英國造園家杰利克在致辭時把世界造園體系分為:中國體系、西亞體系、歐洲體系。
因為各國人民文化教育、生活習慣和地域的差別,三大園林體系的特色也是有很大區(qū)別。
中國體系:講求依附自然,情景交融
在我國長達千年的封建社會當中,中國園林主要都是為皇帝、王公貴族建造的,如“頤和園”、“承德避暑山莊”。到了南北朝時期中國園林才逐漸擴大,那些官僚、巨商、文人都開始建造屬于自己的園林,如拙政園、留園、何園、個園、瞻園、寄暢園、豫園等等。
中國園林經(jīng)過了幾千年的發(fā)展,從粗獷豪放的自然風景苑囿,漸漸地變成了人文美與自然美相結(jié)合到一起的寫意山水園林。
1.1自然風景苑囿
自然風景苑囿就是最早的中國園林,它的主體就是圈定的自然風景,再搭配上一些人工景觀、基礎設施等。
這一時期比較出名的苑圃有:夏桀的池囿、商湯的桑林,還有桐宮、殷紂王的沙丘苑與鹿臺、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各大諸侯的苑囿。
1.2自然山水園林
自然山水園林的主體就是自然山林、河流、湖沼,再搭配上中國古代建筑、古代文化、文物……最后建造成的一類園林,現(xiàn)在我們稱呼它為風景名勝,它一開始是由古代自然苑囿發(fā)展而來的,而且古人建造它主要用來祭祀山川神靈。
如祭祀五岳神而建造的山岳園,后來宗教漸漸興起,在名山上建立了寺廟,形成了宗教信仰濃厚的自然山水園,這兩種園林都具有公共性質(zhì)。
這一時期還出現(xiàn)了湖園,它的主體就是湖。如:杭州西湖、洞庭湖。
1.3寫意山水園林
寫意山水園林指的就是中國造園發(fā)展到自己創(chuàng)造,不借助自然環(huán)境階段而出現(xiàn)的審美境界中最高的一類園林。大部分指的是文人園林,它成熟的標志就是南朝梁元帝的湘東苑。到了唐代,很多宮苑、文林園發(fā)展迅速,成了中國寫意山水園的主旋律。
宋代開封的艮岳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。明清兩個時期,園林的發(fā)展從宋代的鼎盛時期發(fā)展成了富于創(chuàng)造性的成熟期。
尤其是江南園林藝術(shù),已達到集典雅精致、情景交融、超脫自然的境界。
如皇家園林:頤和園、承德避暑山莊;私家園林:蘇州拙政園、留園等等。
西亞體系:植物和水法
西亞體系主要以巴比倫、埃及、古波斯這些國家為代表的園林,這類園林最明顯的特點就是用方直的規(guī)劃、整齊的種植以及規(guī)則的水渠,園林風貌比較嚴整的。
波斯地區(qū)最著名的特點是名花異卉資源非常豐富,在園林中不僅僅有樹木,還有很多奇花異草。這類園林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古波斯的“天堂園”了。
歐洲體系:整齊而有規(guī)則
歐洲體系通過借鑒、滲透西亞風格,最后形成獨有的“整齊而有規(guī)則”的園林藝術(shù)特色。
公元前3世紀,希臘哲學家伊比鳩魯在雅典建造了園林,這就是歷史上首個文人園。
這類莊園最明顯的特點是,主體建筑會設計在花園的中心位置,建筑的軸線與園林景物的軸線是一樣的;園中的道路、水渠、花草樹木的布置都非常的有規(guī)律,有非常明顯的理性色彩。
路易十四世就是從1661年開始建造凡爾賽宮的,一直到路易十五世王朝凡爾賽宮才完工,100年的時間,面積達1500hm,變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宮園。
(聲明:本篇圖文綜合網(wǎng)絡,僅供參考閱讀。因無法核實其真實出處,如有侵權(quán)請聯(lián)系刪除。)